罗丹说过一句流(逼)传(格)甚(满)广(满)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道理我都懂,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怎么还没睁开?来来来,和小编拉拉小手,小编为你问诊把脉。嗯……你可能是得了“美盲癌”

潮流一波波走过,多数人在与他人保持雷同中获取安全感,而一些玉雕师始终在稳定与安静中创作,等待一个审美相合的时代。——玉雕物语

会雕刻就行

19世纪的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一句流(逼)传(格)甚(满)广(满)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道理我都懂,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怎么还没睁开?来来来,和小编拉拉小手,小编为你问诊把脉。 嗯……你可能是得了“美盲癌”

症状如下:

物质生活提升了,却还是感知不到会心的美;看原石、赏玉雕,一点都没有共鸣;难得淘到一块心仪的石头,都创作不来!(就知道你们都中枪了)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文学巨匠木心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而是审美。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那么,究竟要如何去发现美、领略美?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而美与丑和辨识度又有怎样的逻辑联系。

现代社会,选择越发多元,审美被无限开发,我们听到“某玉雕师雕刻的作品很美”的同时,也开始更多的听到“某玉雕师雕刻的某件作品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玉雕行业不缺工艺,就怕缺少“美盲”

和一雕刻师聊天,说他的师父每天都提醒他把的眼睛“养贵”、“养贵”,确实也是如此。如果你想学玉雕,你想通过玉雕来谋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玉雕师,首先你得先培养自己的审美。

玉雕行业不缺工艺

经验和技艺可以通过日积月累慢慢学习,但是如果没有审美,那就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美盲”,是一种比文盲更可怕的人生缺憾。眼光和修为的高度,决定了玉雕的艺术分量。

就像很多工艺很美,但整体动态,整体的形态关系是不搭调的,行家看了也会贻笑大方。当然,没有一定的工艺做支撑,审美更无从谈起。

玉雕不是光会雕刻就行,艺术才是目的

石头有两次生命:一次是物质生命,万年沉积诞生于地球之表,苍古而悠久;一次是艺术生命,被玉雕师拾取进行创作,前者属于自然之功,后者属于人文之趣。但从某种角度讲,一件玉雕作品的存在为购买者建立和确认了一种更高级的审美,完成后它就不再属于作者了,它属于那些善待这件作品的领养者们。

雕刻或设计,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里与某种材料相遇,并在其中添加了自己。玉雕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品,不需要做得太“实用”!

害怕“美盲

有些人认为自己有绘画基础,接触过雕刻工具,了解制作工序,这样就可以动手雕刻了。如果你真的这样想就错了,玉雕不是普通的活,普通的人是尝试不了的,这说得有点肯定,但是事实,它必须具有艺术性,艺术永远是和美学相伴而生的,雕刻者必须有对美的认识,才能具备对美的创造,这样的作品才有收藏或者传承的价值。

创作源于自然但不等同于复制

我们经常听到外行评价玉雕作品时,会说“不像”实物,但比实物要好看多了,这就是玉雕作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绝美之处。

会雕刻就行?玉雕行业不缺工艺,害怕“美盲”

大自然是美的创造者,作为从事艺术工作的玉雕师应该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只有这样将生活和创作相结合,亲近自然,玉雕师才会有更多的灵感。做玉雕,只有我们花费足够的时间、心力,从无到有地去创造,美才能从中而生。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每个人最大的幸福。

艺术家和创意人经常被认为是孤独患者,而这可能并非如此,孤独是可以带来出色的作品的关键所在。对于玉雕师来说,需要给自己独处的时间,让自己的思绪飞扬起来。以上内容只是抛砖引玉,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留言。

手机

玉雕 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