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白玉的籽玉浸泡在昆仑山下荒原或绿洲的地下水土中千百万年,其质地坚硬致密,温润如初,实在是它的可贵之处;在温润柔白的外形下,有着比钢铁还要强的坚韧,也正是它贵

羊脂白玉的籽玉浸泡在昆仑山下荒原或绿洲的地下水土中千百万年,其质地坚硬致密,温润如初,实在是它的可贵之处;在温润柔白的外形下,有着比钢铁还要强的坚韧,也正是它贵重价值所在。

image

昆仑山

白玉又分“籽玉”与“山料”和“山流水”。所谓“籽玉”是从昆仑山下玉河中捞取的。这种“籽玉”坚硬致密、细腻温润、光泽如脂,古人形容“常如肥物所染”。有的“子玉”因长期浸泡在含有地下水的土沙中而带有各色的皮子,此种“籽玉”的特征是山料所没有的,极为珍罕。

image

昆仑山下的玉河

上佳的白玉无瑕,最好的“白如截肪”,即好似刚刚割开的肥羊肉脂肪。其硬度为6至6.5,仅次于翡翠。

image

和田籽玉

羊脂白不是纯白,不是瓷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最好的羊脂玉在白色中微微透一点点粉色调的白;其次是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黄色调的白;质地弱的是在白色中微微透一点点青色调的白;质地最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浅灰色调的白。

image

和田籽玉

羊脂白玉自古以来人们极为重视,是玉中极品,非常珍贵。它不但象征着“仁、义、智、勇、洁”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着“美好、高贵、吉祥、温柔、安谧”的世俗情感。

image

西汉“皇后之玺”

在古代,帝王将相才有资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实已经证实,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玺是专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馆的馆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历代文物奉为“国宝”,例如出土的西汉“皇后之玺”就是利用晶莹无瑕的羊脂白子玉琢成。

image

西汉“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是中国年代最早的皇后印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其历史、艺术价值很高,被列为国家级文物。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之一。

image

西汉“皇后之玺”

据考古发现的材料介绍,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昆仑山出产的玉石已经传入中原。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历代帝王和王公贵族使用的主要玉料,多数为采集的籽料。到元代开始采取山料,到清代以后山料的产量就已经大大超过了籽料!

image

商,玉鹦鹉,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由于中国玉器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神玉”时期和商周两汉的“王玉”阶段,到了宋代,玉器才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民玉”时代。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除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之外,历史文化背景也是衡量羊脂玉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随着玉文化的萌芽,玉器从石器当中剥离出来,不再承担实用工具的功能,而是一个华丽的转身之后,在原始宗教中被赋予与天地人神沟通的“神玉”属性,从此玉石便拥有了独特的贵重价值。

image

商妇好墓出土的玉怪鸟

到了商周时期,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社会的权力和财富开始逐渐集中,这时的玉石不仅具有宗教性质,同时更代表着身份地位和社会财富。在那个时代,普通民众是没有资格使用玉石的,玉石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

image

商殷墟妇好墓出土玉柄形饰

在这样的历史时代背景下,玉石的价值也随之被突然放大,不仅成为了统治阶级“攻伐四方”争战劫掠的重要物资,同时还保持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具备着神奇的精神价值。《逸周书·世俘解》称“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吉,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商代用玉的规模由此可见一斑。

image

西周玉蚕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到了风雷激荡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东周王室的衰微,天下诸侯各自为政,拼命发展自身势力。这种国家形势的剧烈变化推动了诸侯国的社会变革,并由此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玉器生产也得以蓬勃发展,中国玉器从质量到数量都出现了质的飞跃。

image

战国双龙首璜(羊脂玉)

image

战国和田子料玉佩饰,故宫博物院藏

此时象征着社会财富和身份地位的优质白玉,成为了诸侯贵族争相觊觎的重要资源,其价值也随之被无限放大,甚至真正达到了“价值连城”的程度。诸侯贵族们对待玉石,尤其是上好的羊脂玉,都表现出极为珍惜的态度,并且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的价值观念。

image

白玉谷纹璧西汉

到了汉代,随着玉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玉石的价值地位进一步提高,为了将来自新疆的优质昆仑玉与其它地方玉料加以区分,特意将其称之为“真玉”。

image

西汉 和田子料玉鹰陕西汉元帝渭陵出土

image

西汉 和田子料玉辟邪陕西汉元帝渭陵出土

西汉中期,随着汉武帝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及对匈奴的多次用兵,以及后来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丝绸之路正式形成。新疆和田地区的玉料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出现了一批经典之玉,如西安汉元帝渭陵出土的一批圆雕玉件,大多为和田带皮白玉籽料制成。东汉时期,王侯墓中用和田上等白玉或青玉的情况更为多见。

image

西汉南越王赵佗手执角杯

image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玉角杯

到了隋唐时期,尽管朝廷已经允许民间开办治玉作坊,但对和田玉原料的管控却依然十分严格,因此唐代民间玉器所用玉料绝大多数仍以各种地方玉料为主。

image

唐,玉狮纹带,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

image

白玉天鸡三耳罐,唐,高6.4厘米,口径4.9厘米,腹径7.5厘米

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期。

image

宋代白玉鱼莲纹巾环

image

白玉双立人耳礼乐杯,宋,清宫旧藏

随着宋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田玉被官方垄断的局面终于彻底结束,玉器真正意义上进入了民间,成为商品开始参与流通,这也意味着羊脂玉从此更加商品化,其价值也由原来的象征价值转变为更加直接和具体的商品价格。

image

四时捺钵之春水

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贵族有四时捺钵(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的传统,“春水”、“秋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活动。

image

四时捺钵之秋山

所谓“春水”,即于开春冰雪初泮(音盼,意为融解)之时,到河中凿冰捕鱼,纵海冬青擒捕天鹅;所谓“秋山”,即于深秋时节入山猎鹿、捕虎。辽、金时期的墓葬壁画以及玉雕都曾以春水、秋山为题材进行创作。

image

白玉镂雕双虎环佩,元,直径5.4厘米,厚1.2厘米,清宫旧藏

就玉雕作品而言,春水玉常以海冬青、天鹅为主角;秋山玉则通常表现柞林、山石间的动物,并巧妙地利用玉皮的颜色渲染秋天的景致。此双虎环佩虽为元代之作,其题材、俏色工艺却与辽、金时期的同类玉雕作品一脉相承。

image

image

白玉蟠龙环佩,明早期,宽6.8厘米,高6.7厘米,最厚4.5厘米,清宫旧藏

到了明清之际,随着古代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玉器迎来了历史性的繁荣鼎盛时代。和田玉作为中国玉文化的主流玉料,受到当时人们的大力推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和田玉中的顶级白玉“羊脂玉”,更是成为了明清玉器中炙手可热的追捧对象。

image

image

白玉蚩尤环,清乾隆,径7.6厘米,厚1.8厘米,故宫博物院馆藏

image

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丝珐琅提梁茶壶

民国以来,随着封建帝制的覆灭,和田玉已经从帝王将相的专属品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了解玉、喜欢玉、消费玉的人群不断扩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和田玉原料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收藏爱好者所追寻,品质较好的高档和田玉原料及成品由于其稀缺性,价格趋势不断走高,品质好的和田本地籽料都在个人手中,待价而售,几尽枯竭的和田玉籽料采挖,一年产出在10吨左右,好的籽料一旦出现,迅速被买家买走。

image

“黄天厚土”的和田玉籽料

2018年,一块名叫“黄天厚土”的和田玉籽料刷屏了,这块22.1克的小小籽料,居然以220万的价格成交!而在2016年的时候,这颗籽料才被不到六位数的价格卖出,事隔两年,涨了200多万,轰动一时!

手机

羊脂玉 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