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料子所谓的老气,内光,质感等看似虚无缥缈的名词,也都是有其物理成因的。

首先声明,因为对料子的熟悉程度,这里我只提软玉。其实,作为我来说,我个人不是很愿意拿很细的理论来谈论普义的物件的,毕竟大部分的石头玩家,还是喜欢用更直观的东西来说事的。比如说所谓颗粒细度。

我觉得所谓的颗粒细度,要说和透明度没关系,那是扯淡,但对于我来说,颗粒细度影响的透明度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微不足道的指标。我更关注的一个指标叫“润”。

“润”这个指标其实几乎无法量化,但作为玩家来说,其实非常容易分辨。

选购和玉,很多玩家的淘货习惯都是一个白标(烟或者小籽等等)+一个手电就出发了。这是个非常好的习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大家对于白度,交织细度的注重(即手电用于看结构是否细密,白标用于看白度是否到位)。

那颗粒细度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形容一块美玉,常用的词,就是白,细,润。到底有没有人想过,所谓的“润”是个什么感觉?

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些图

玉石晶粒与透明度的关系何如何理解

这是黄蜡石&黄龙玉

相关理论

普品金丝玉&金丝玉宝石光

玉石晶粒与透明度的关系何?如何理解?相关理论?玉石晶粒与透明度的关系何?如何理解?相关理论?

砖头翡翠&玻璃种翡翠

有几种材料我们不太熟悉。但是翡翠就是个比较简单易懂的例子。砖头翡翠的颗粒比较粗糙粗大。而玻璃种翡翠的则细腻。这两种东西给我们肉眼的感观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是说一个透明一个不透明的感官,而是质感上,注意质感,这很重要)

换句话说。当某种矿物晶体颗粒其本身细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质感的变化。

[ad]

如果大家想象力足够,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玉石晶粒与透明度的关系何?如何理解?相关理论?

将玉器表面视为路面。本身颗粒粗糙的会如左边。而细腻的则会如右边。

当然了。在技术发达的今天,硬生生的把路面铲平,让左边的比右面的还光滑也不是难事。

比如这种东西。

玉石晶粒与透明度的关系何?如何理解?相关理论?

这都可以当镜子了。其实大家也都很清楚,和田玉的高光多数是为了掩盖“脂”的不足。

但是呢,这种依靠人工手段,弄出来的脂,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

所以说,经过盘玩,最重也会原形毕露。

玉石晶粒与透明度的关系何?如何理解?相关理论?

找一个能反映问题的图,找了我很久很久很久。还好。在我实在不想找了的时候他出现了。凑活看吧。能反映问题了。注意那些坑洼的小孔,那不是打磨的问题,而是料子本身的颗粒剥落下来了。

接下来亮一下另一件东西。请牢记,和玉区别于翡翠和一些宝石,这是和文化有关的。真正好的和玉会显得精光内敛,而不是感觉可以晃瞎双眼的闪,不是刺目的白。

玉石晶粒与透明度的关系何?如何理解?相关理论?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感受到那种,化了的感觉。这件的抛光可是正儿八经的柔光。

最后,来点结论性的东西把。

很多料子所谓的老气,内光,质感等看似虚无缥缈的名词,也都是有其物理成因的。

作者:马修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美乐饰品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手机

玉石 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