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玉雕对于表达时代特性、传承中华文化意义深远。新时代、新工具、新技术、新创意的出现,使得中国当代玉雕续写着新的辉煌。

我国是有着数千年连绵不断琢玉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玉雕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玉雕对于表达时代特性、传承中华文化意义深远。新时代、新工具、新技术、新创意的出现,使得中国当代玉雕续写着新的辉煌。玉入国便为国之重器,玉入家则为传世之宝,玉石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可见一斑。在5000年的玉石文化长河中,中国玉雕涌现了数不胜数的艺术珍品,数千年一直与时代同步,在不断传承创新中发展。今年,对于玉雕界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玉雕行业注定将迎来一场行业大洗牌,而有着“中国玉雕之乡”之称的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如何在这场行业大洗牌中化危为机,成为当地政府和玉雕从业者亟待破解的课题。

玉雕之乡底蕴深

在河南南阳,大抵从秦统一六国,“迁不轨之民于南阳”起,六国的富豪贵族和擅长经营的商人以及大批手工业艺人就云集于此,使南阳在冶铁、玉雕、石雕、木雕、烙画、丝织、酿酒等诸多领域人才济济,成果斐然。到了两汉时期,南阳地区的经济商贸和文化艺术更是盛极一时,其繁荣程度甚至超越了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神都洛阳。

西汉时期,在南阳镇平石佛寺一带,玉石雕刻行当日渐兴盛并初具规模。封地在南阳的博望侯张骞“凿空西域”,从而开辟了中原与西域交流贸易的商贸通道,史称“陆上丝绸之路”。沿着这条黄沙漫漫、驼铃声声的商道,中原的茶叶、瓷器、丝绸等产品源源不断销往西域诸国,西域的良马、盐巴和于阗国美玉也输入中原。为了行销玉石这种特殊商品,当时的朝廷还曾在河西走廊的甘肃敦煌境内设有“玉门关”。一部分玉石原材再通过商於古道或是三雅道、方城夏道辗转运往南阳,经过艺人的雕琢变成精美的玉饰、玉器,销往全国各地。

穿越千年时空和万里商道,历经岁月的雕刻和沉淀,南阳镇平玉雕至今仍兴旺不衰。南阳玉雕艺人勤劳智慧,不断开拓进取,如今已将这里建成中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基地,并形成了探、采、工、雕、贸、学、研的综合产业格局。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年产值达到百亿元量级,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

《梦鼓》获得09年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

镇平县在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2008年镇平玉雕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镇平玉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条件。镇平的石佛寺玉雕湾和国际玉城等专业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规模,成为中国最大的玉雕产品集散地。在镇平境内还有一批来自新疆的玉石商人在此经商安家,也是镇平玉雕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南阳不仅有玉雕技艺和一大批玉雕大师,而且还出产美玉,拥有中国四大美玉之一的“独山玉”。独山为南阳九架孤山之一,此山虽然不是很大,却盛产色彩丰富、质地坚硬的美玉,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玉料都无法比拟的优质玉矿,为南阳玉雕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创作灵感。

南阳玉雕艺人巧夺天工,为世人奉献了诸多艺术精品。据考证,历史上有名的“和氏璧”和“渎山大玉海”均取材于南阳独山玉。南阳玉雕艺人博采众长、匠心独运,雕刻主题取材广泛、新颖别致,而且常以古典小说、人文历史和神话故事为题材,并因材而设计,巧夺天工,将雕刻技艺与美石的自然形态及天然纹理巧妙结合,打造出诸多绝世之作和传世精品。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南阳玉雕大师吴元全创作的《九龙晷》还被作为厚礼由河南省政府赠送给澳门特区政府,南阳玉雕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河南省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礼品南阳玉雕九龙晷

匠人艺术有传承

镇平这个小小的县城竟然云集了24位国家级玉石雕刻大师,“中国水晶雕刻第一人”“中国黑白人物雕刻第一人”和“中国微雕第一人”都出自这里。

在这些玉雕大师的血液里,涌动着对玉雕工艺“精益求精”的因子,他们执着于传承艺术,但又求变创新;他们注重雕刻工艺的打磨,但又更追求艺术品位,他们甚至可以十年磨一“件”。一块块普通的玉石,经过大师们的精心创意和精雕细刻,终能蝶变成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雕精品,这无疑就是“大国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今年30岁出头的梁飞熊,是土生土长的镇平县石佛寺人。熟悉梁飞熊的人都知道,他出生在一个玉雕世家,曾祖父梁文胜1946年师从仵永甲学艺,从此梁家便与玉雕结下了不解之缘,祖父梁炳林和父亲梁国山均从事玉雕行当。受家庭影响,梁飞熊自幼喜爱玉石雕刻,19岁高中毕业便进入玉雕行业,靠着自己的聪颖和勤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打磨,相继获得了“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海派玉雕大师”等荣誉称号。

在镇平石佛寺,像梁飞熊一样,一家几代人做玉雕的并不在少数,他们靠着最传统的师徒制将玉雕技艺代代传承,对玉石的喜爱、对雕刻技艺的不断追求已渗透进他们的血液。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有文化、有艺术美感的玉雕作品备受追捧。善于刻苦钻研、脑瓜灵光的镇平人已经开始尝试走出去,要么到高等美术院校深造,要么到北京、苏杭等玉雕技艺精湛的地区“充电”,进一步汲取艺术营养,在玉雕文化内涵提升和玉石雕刻技艺上狠下功夫。

这些去外地“充电”学成归来的人们带回了一股清新之风,使镇平玉雕开始变得更加细腻而富有内涵,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工艺的同时,注入了多元文化的因子,逐渐形成了南北并蓄、中外兼容、多样并举的宛派艺术风格。

在这股艺术新风的带动下,镇平玉雕创作开始大踏步前进,先后在“天工奖”“百花奖”“陆子冈杯”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得金奖,很多艺术珍品让人过目难忘:岫玉《九龙双层转动花薰》荣获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奖,现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玉雕作品《天上人间》曾拍出2800万元的天价……

一件作品的创作时间多达5年,甚至10年,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和节奏的社会,你是否觉得不可思议?

可对于年近七旬的仵应汶来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仵应汶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水晶雕刻第一人”,也是镇平玉雕大师群的领军人物。

“中国水晶雕刻第一人”仵应汶传授技艺